荆房网
您当前位置:荆房网>荆州楼市>小编说房

公安县打造葡萄经济产业

2012年07月25日 08:17     小编:     |0     点击:1248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本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扫描到手机
       
        四届“湖北·公安”葡萄交易会22日—24日 在公安县举行。在交易会期间,共吸引了来自全国近500名客商,共签售葡萄总量4.8万吨,揽金2.8亿元。记者实地探访了公安县埠河镇金秋科技园等多个葡萄基地。在东风村,农户何义芳的葡萄棚里,枝藤挂上了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他介绍,今年种植了近一亩半的葡萄,由于增产两成,受益不少,共卖了48000元。“温总理曾经也来吃过我的葡萄,并连声称甜。”何义芳自豪地说,温总理曾经还根据他的名字风趣的称,应该叫“富一方”。
        当晚,荆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雷文洁宣布此届葡萄交易会开幕。在开幕式上,有关负责人为全县评出的10名葡萄种植大户和10名葡萄销售能手现场颁奖,全国客商代表现场签订了葡萄产销合作协议。
        该县埠河镇有关负责人预计,今年葡萄总产量将达到11万吨,总产值可达6.5亿元。  
        公安县埠河镇上世纪80年代末 主产棉花,效益低,人多地少,村民生活困难,甚至不能解决温饱,更谈不上供子女上学,生活奔小康。
         如今,村民种植葡萄搭上致富车。经过20余年,种植面积从1988年的不足10亩,到现在的6.5万亩。一亩平均收入万元以上。该镇某村共47户农户,其中43户种植葡萄128亩,年产值达130多万元。
        目前,全县共种植葡萄6.5万亩,其中受益面积接近5.9万亩,种植农户有10000多户。有关人士预计,今年葡萄总产量11万吨,总产值达6.5亿元。预计在“十二五”末,全县扩至15万亩,实现总产50万吨,产值30亿元。
        从不到10亩到6.5万亩的演变
        这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20多年的时间,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试验探索阶段,从1988年的不足10亩,到2006年的5000亩。快速发展阶段,从2006年到现在的6.5万亩,以年均0.8万亩的速度递增。
        埠河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在面积增加的同时,葡萄种植逐步走向规模化和区域化。重点产区埠河镇葡萄种植面积达5.7万亩,其中受益面积5.2万亩,该镇60%的村较大规模种植,40%的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葡萄专业村。该县初种植的品种为京亚“巨峰”系列葡萄。近些年,又新发展了一批外观好、品质高、耐贮运的维多利亚、香妃、黄玫瑰、醉金香、粉红亚多密、红地球、红玫瑰、南玉等欧亚优质葡萄品种(俗称“提子”),面积近6000亩。
3年整合1200多万元资金扶持 
公安县副县长李向东介绍,近3年,全县整合各类资金1200多万元,用于扶持葡萄产业发展。多次组织果农到浙江、广西、湖南等地考察学习,多层次开展科技培训指导。
        在种植模式上,按照“逐步减少露地栽,大力推广避雨栽,示范扩大大棚栽”的思路,加快引导发展避雨、大棚等设施栽培。
        在生产技术上,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聘请相关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大力推广“双向调控”、“双禁栽培”、“葡萄套袋”、“三沼”综合利用等一些提早、促优先进栽培技术。
        全县积培训发展葡萄销售经纪人800多人,目前有500多人活跃在武汉、广州、合肥、郑州、长沙、北京、上海、重庆等地。销售价格不断攀升,由2004年2700元/吨到2011年的5000多元/吨。
        将建葡萄公园,由“饱口福”到“饱眼福”
        据李向东透露,在“十二五”期间,将以葡萄产业为基础,建成1—2个休闲观光旅游景区,加快葡萄产业休闲化、旅游化的步伐。
        以该县较大规模葡萄基地为依托,打造公安县葡萄公园。在公园内健全葡萄旅游观光长廊、游客接待点、停车场、农家乐餐饮等旅游配套设施。从而实现葡萄产业的三个转变:从种果到造景的转变,从卖果到卖景的转变,从“饱口福”到“饱眼福”的转变。 

分享到:
获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