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网密布,白鹭高飞,
芦苇轻摇,渔民沿湖而居……
人水和谐——是一座城市居民莫大的幸福。但是,随着湖北、荆州湖泊的逐步减少,三湖成了农场,白鹭湖成了鱼塘,湖泊的减少影响了居民的幸福感、自豪感。
2月23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辉率团来荆,针对《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应该如何立法、如何抢救和保护
人类赖以生存的湖泊,认真倾
听了荆州人民的建议和
意见。
湖 泊 现 状
荆州少了559个湖泊
湖北省拥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荆州也有湖网纵横的美称。荆州的水域在湖北占有重要地位,一曲《洪湖水浪打浪》曾让洪湖享誉海内外。
据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荆州平原湖区共有大小湖泊631个,面积2178平方公里。2011年底,荆州湖泊72个,个数较新中国成立初期减少89%;湖泊面积约800平方公里,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减少63%。
近期,水利部门普查统计,荆州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存72个,其中1至10平方公里的湖泊61个,10至50平方公里的湖泊9个,5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2个。洪湖是湖北省大湖泊,位于洪湖、监利境内,是荆州四湖排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1980年,洪湖共被围垦386.6平方公里,洪湖水面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35平方公里,缩小到348.4平方公里,减少了52.6%。而洪湖总库容由22.5亿立方米减少到15.49亿立方米(水位27米时)。
长湖是湖北省三大湖泊,地跨荆门、潜江、荆州。目前,长湖也存在过度围垦情况,共围汊65处,总面积69.7平方公里,造田5.1万亩,使长湖水面由229.38平方公里缩小到157.5平方公里,减少了31.3%,总库容也由7.63亿立方米,减少到6.18亿立方米(长湖水位33米时)。
面 临 问 题
围湖养殖 破坏环境
荆州虽在湖泊保护和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保护、管理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由于荆州湖泊逐渐萎缩,导致湖泊调蓄、湿地生物多样性、环境净化等水体功能退化。
据了解,荆州大小湖泊都不同程度存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导致湖泊水质普遍出现氮、磷超标和水质恶化等问题。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微生物单一化,以蓝、绿藻类为主;水生昆虫、鱼类及软体动物的数量大大减少,水生禽鸟数量锐减,别是天鹅、白琵鹭等基本绝迹。
围湖网箱养殖、人工投饵(肥),致使水体透明度下降,底层植被死亡。加上人为捕草,湖面近70%的植被遭到破坏,水体自净能力几近丧失。
应 对 策 略
湖泊立法保护迫在眉睫
2009年,湖北省水利厅发布的《湖北省水资源质量通报》反映,全省湖泊面积减少、水质恶化,导致湖泊功能不断衰减,水生态环境破坏,湖泊保护立法刻不容缓。
据有关资料,湖北省60年年均有15个湖泊在地图上消失,其中荆州接近9个。
长湖水产管理处一位负责人建议,湖泊保护应建立综合管理部门,理顺多头管理;控制湖面减少,防止水体污染。现在围栏养殖对湖泊水质危害大。按相关要求,围栏养殖不能超过湖面的10%,现长湖围栏养殖已达70%左右,所以要对原有渔民进行补偿,让他们有序退出,才能解决面源污染问题。
市水利部门负责人表示,湖北省应成立省组专门机构,跨地区实施湖泊管理职能。
市规划部门负责人建议,对于填湖造地现象,《条例》应规定国土部门予以处罚,同时,不得办理用地手续。
罗辉指出,荆州的湖泊保护做好,一定程度上也做好了湖北的湖泊保护。希望荆州尽快列出湖泊保护的建议,将作为此次立法的重要参考。
湖在哪里?——
她被我们踩在脚下
这是一次让人心情异常沉重的调研。
记者曾参加“环保世纪行”的活动,对荆州长湖、洪湖、白鹭湖环保情况进行调查。来到白鹭湖,记者却没有看到传说中的美丽、宽广的湖泊。于是记者便问一当地人,他指着大家脚下的土地,说:“她被我们踩在脚下!”这种震惊让记者直到现在也没能忘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