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房网
您当前位置:荆房网>荆州楼市>小编说房

荆州六旬老人挚爱“风筝艺术” 盼风筝飞得更高更远

2012年02月21日 09:14     小编:     |0     点击:1451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本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扫描到手机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二月底,三月初,阳光好,春风劲,是放飞纸鸢的佳时节。每年此时,放风筝也便成为民间受欢迎的活动之一。然而,现代化的都市生活,让大家的脚步走得太匆匆,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去感受风筝文化。一些民间艺术,也被渐渐淡出视线。

  其实,在荆州有这样的一群老人,他们痴迷着风筝。为风筝“寻根”,连日来,记者走遍古城的大街小巷,和这群老人们一起编扎风筝,聆听他们心底那抹纯粹的“记忆”。

  家住荆州市沙市区邮政局宿舍的张学武,是一位风筝痴迷爱好者。今年67岁的他,从1998年退休后,便开始着手研究风筝,可以这样说,风筝是他的陪伴。

  天气好的时候,张学武都会雷打不动地去空阔的广场放飞风筝。“看着风筝飞上天空,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心情会很好。”张学武告诉记者,风筝陪伴他度过了童年,也因为那时的记忆,让他对风筝有了深厚的感情。“退休后,时间多了起来,对风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后便开始研究各类风筝,满足自身需要。”

  在张学武的家里,摆放着很多五彩斑斓的风筝。记者看到,在屋外阳台的一角,他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小小的“风筝工作室”。谈起制作风筝,张学武说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把握好,竹子的韧劲,制作风筝的纸张,都会影响风筝质量,做工粗细更是决定着风筝的成败。“竹子是从湖南、桂林网购回来的,纸是从北京买的。”记者了解到,为了风筝,张学武通过自学,不但学会了网购,也学会了作画。他说从“扎形”到上色,每一处都要严格对待。

  从儿时的一种记忆,到如今的痴迷,再到自己动手制作风筝,张学武取得了很多成绩。当他在风筝上的造诣被众人知晓时,来自不同省市的风筝爱好者,通过多方打听,希望出高价购买他制作的风筝,都被他一口回绝。他对风筝,有一种很纯粹的感情。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还会不断研究学习,让“风筝艺术”飞得更高更远。

分享到:
获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