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昨日组织省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来荆,对长江流域湿地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我市有关部门纷纷对三峡工程运行后,对荆州的影响进行了汇报。
相关部门称,三峡工程建成后,提高了荆江的防洪能力,防洪效益巨大。由于三峡水库蓄水清水下泄影响,荆江河道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刷,局部河势发生变化,给荆州市的渔业、工农业及水利等方面都带来了一定影响。
河道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三峡工程建成后,尽管从2003至2012年期间,平均径流量与之前相比相差不大,但是仍总体偏少,别是荆南四河支流分流比逐渐下降,断流时间延长,造成沿堤群众生活用水以及工农业用水困难,工农业生产供水矛盾突出。
三峡工程修建运行后,随着清水下泄,河床冲深,枯水位逐年下降且持续时间增长,导致涵闸自流引水时间逐年缩短。
同时,对涵闸等水利基础设施影响较大。以荆南四河支流涵闸为例,三峡工程建成后,在一般年份,荆南四河支流枯水期延长。
对于灌溉用水,以前可以直接开闸放水,现在枯水期底板降低,涵闸必须经过一级或多级提灌引水至闸前,才能进行灌溉,加剧了涵闸的底板冲刷,进一步影响了涵闸的使用,势必造成病险涵闸增多,必须加强涵闸的维修、改造及重建工作。
当日,我市湿地管理有关部门表示,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对林业湿地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三峡大坝的修建,下游水位下降,造成湿地面积大量萎缩。同时,野生动物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量种群减少,部分珍贵动植物灭绝。由于水位下降和长期洲滩断流,长江、湖泊许多回游性动物和鱼类的繁衍遭到破坏,造成了一些动物种群大量减少,有些濒临灭绝。长湖湿地水禽种群也由1985年的133种减少到56种。
另外,水质日趋恶化。由于长江低水位时间长,加之农业、工业、生活垃圾的污染,使许多保护区水体严重污染,由于水位污染导致2010年麋鹿大量死亡。2000年以来,水体透明度不到0.5米。
记者了解到,长江枯水季节是荆州农业生产用水高峰时节。我市4月早稻开始育秧、农田耕整、早稻抢栽,用水量大,因长江水位低,常发生旱情。受三峡工程影响,如长江水位持续低下,进入5月仍不能满足涵闸自流灌溉要求,则全市发生大旱。
其次,长江河床下切加剧了春旱的发生和旱情发展。在三峡工程运行中,荆江河段持续刷深,同流量下水位降低值将进一步加大。
荆江两岸的灌溉水源,大部分依靠长江及荆南四河,由于河床下切,目前沿江灌溉涵闸已经不能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进水,加剧了春旱。
同时,在防汛方面,也增加了难度。受三峡工程的影响,清水下泄导致荆南四河堤防崩岸频发,三峡工程防洪调控使得防汛时间延长,荆南四河防汛形势更加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