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房网
您当前位置:荆房网>荆州楼市>小编说房

荆州区纪南战国古井群意外发现竹简

2012年07月10日 09:44     小编:     |0     点击:858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本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扫描到手机

引江济汉工程在荆州开工以来,荆州博物馆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队员多次抢救性发掘了该工程所在区域的古墓古遗址,有很多新发现。荆州区纪南镇高台村一带发掘的战国古井群全国罕见,还出土了大量楚国先民用过的器具。

昨日,考古队员对高台村部分古井进行解剖,以分析其框架结构,意外在井中发掘出一批楚国竹简。

楚国竹简或是机要文件揭秘楚史

让考古专家意外的是,在一口古井中发掘出一批竹简。

下午3点,考古人员在发掘旁边一口垮塌的陶圈井时,发现有一束捆着的东西,漂在泥水上。待发现上面有字,意识到可能是竹简。

记者看到,这批竹简长的有30厘米,短的有10厘米,宽不过1厘米。

从已清理的部分竹简上,可清晰看到“一”的字样,还有类似现代“阝”的文字等。 

随后,荆州市文物局、荆州博物馆专家赶到现场,指导考古队员作业。因大部分竹简尚未清理,字迹一时辨认不清。

专家介绍,这批竹简与古井年代相近,上面刻的是楚国文字。

为什么井里会发掘到竹简呢?专家称,这些竹简可能是被当做垃圾丢进井里;也有可能是机要文件,丢到井里以防泄密。如是后者,将有可能揭开部分楚国秘史。

据了解,目前该井还在进一步发掘中。所发掘出的竹简将被带回荆州博物馆,经去污、脱水等处理后研究。

剖析古井陶圈井比竹圈井更耐用

昨日下午,记者在古井发掘现场看到,两口古井旁已开挖出一个六七米深的大坑,露出了古井的整体结构。

考古队长刘建业介绍,他们选了一口陶圈井和一口竹圈井解剖,以了解古井结构、古人打井技术和人文风貌。

解剖发现,陶圈井深5米多,直径80厘米,由七八个陶制的圆筒逐一叠置。陶圈把井水与土壤隔开,起到净化水质及加固作用,而竹圈井壁的竹圈编排得很稀疏,解剖后露出了井壁的土质。 

分享到:
获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