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重申楼市调控不能放松,文章指出,“刚刚过去的6月,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延续3月以来的回暖态势,成交量环比5月再创新高。楼市的全面回暖,或许已是不的事实。”同时称,“房地产调控,任务仍未完成,不能放松,更不能反复。”
其实,早在6月1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重申要求“坚定不移落实房地产调控各项政策措施”,而且这已是住建部年内三次向市场做出声明。
据中新网房产频道了解,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已经有约40个月城市对楼市政策进行了微调,除个别城市政策触及限购“红线”被叫停外,大部分政策调整都被放行,内容涉及放宽公积金贷款政策、调整普通住宅标准、购房补贴等,市场各方包括购房者逐渐在相互“博弈”中形成了“政策或将松动”的预判。
对此,马晓河院长对中新网房产频道表示,房地产调控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同时,住建部政策研究政策研究副主任珏林也表示,目前楼市“回暖”的迹象比较明显,但是限购政策依然不变。
楼市自今年3月份以来成交量明显回升,5、6月份更是创造了限购以来成交量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全国商品住宅成交环比增长16.37 %;北京多家房地产机构数据显示,6月份北京新建住宅签约套数为11983套,创造年内成交量高值。
楼市成交量上涨的同时,房价也开始跟着上涨。近日,绿地、龙湖等几家开发商纷纷上调在京住宅售价,绿地国际花都和绿地启航国际两项目单价高上调500元/平米,并称每周将持续上调。在专家肯定楼市调控效果、各部门重申坚持调控不动摇的情况下,房价为何又出现上涨呢?
马晓河对中新网房产频道表示,房地产调控的目的重点不是让房价下跌,而是稳定房地产供求关系,挤掉房地产泡沫,避免市场出现大涨大落。珏林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同时强调,房地产宏观调控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从2009年和2010年的市场到现在的平稳,应该说是达到了调控的目的。但是,目前房价并不具备快速上涨的条件。
“先,市场的库存压力还比较大;其次房地产资金不像以前那样充足,开盘数量也不像以前那样多;而且消费者对政策、对市场的判断比较清楚。”珏林说。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刚刚过去的六月份北京楼市出现“量价齐涨”,马晓河对此表示肯定,但是同样认为房价不会像前几年那样大幅高涨。
他说:“购房者看到购房的时机到了,拥有购房资格的人们纷纷出手买房,导致房价‘温和上涨’。但是,国家还建造了大量的保障性住房,保障房的建设和投入使用会从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降低商品房的价格上涨动力,将很大部分的住房需求从商品房轨道拉到了低价房轨道,商品房价格不可能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