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房网
您当前位置:荆房网>荆州楼市>小编说房

荆州区新南门外的御河三路接连发现两块清兵墓碑

2012年03月02日 08:30     小编:     |0     点击:1469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本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扫描到手机
               荆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荆州区新南门外的御河三路上,接连发现两块清兵墓碑。墓碑的发现,对研究清朝时期荆州的军事历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记者来到荆州区新南门外的御河三路,看到考古人员和当地居民,正围在一处院墙边上,查看一块墓碑。墓碑长约一米五,宽约40公分。碑上清晰地记载着:“出师湖南军营阵亡,镶红旗蒙古甲兵刚布之墓”。碑文左侧写的是满文,右侧是汉字。墓碑下面,还刻有一男一女,从服饰上看像两个蒙古人图案。

  考古人员根据碑文判断,这块碑应该是清朝早期的。墓主叫刚布,是清朝驻扎在荆州的一位蒙古兵,而且是一位甲等兵。在出兵湖南打战时阵亡后,由军队带回荆州安葬。据了解,清代时甲等兵相当于现在的上士军衔。

  墓碑两侧,还用满汉两种文字记录了墓主刚布的生平,但由于灰尘太多,即便用水冲洗,仍无法辨清。

  那么,这块墓碑是从哪里来的呢?居民说,现今的荆州市消防支队荆州中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原是一块荒地,里面有众多清朝时期蒙古兵的墓碑。这些墓碑,可能是土地平整时,从那里搬来修路填湖时遗弃的。

  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在她家的菜园里,也有一块刻有满汉文字的墓碑,是从荆州中队那块位置搬来的。在她的带引下,考古人员在菜园中发现了这块墓碑。墓碑上清晰地记录着:这是嘉庆年间,清朝蒙古军士的墓碑。

  两块墓碑年代有先后,但为什么出现在同一处呢?杨开勇说,在清朝,荆州一直是军事重镇,有大量蒙古兵驻扎,调兵平乱剿匪的现象比较多、士兵战死沙场在所难免,蒙古兵死后,可能是集中安葬。一代一代地埋葬在这里。

  由于这两块墓碑具考古价值,考古人员调来货车,将两块墓碑运到荆州博物馆作进一步研究。

分享到:
获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