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人不敢想象的是,如果谁都想“中国高楼”,武汉加一层,明天上海加一层,个个“欲与天公试比高”,岂不是视规划设计为儿戏?把建筑安全当空气?搭进了不少真金白银,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为博个的好名声,还真不如去珠穆朗玛峰搭帐篷,保准世界高。
一味攀高的建筑理念,早已不符合国际潮流;高楼拔高竞赛的背后,恐怕是地方政府“恋高”的政绩观在作祟。如今在一些地方,GDP要年年攀高、一保三的口号山响,面子工程要“穿金戴银”、无限风光的四处开花。
人们不禁想问一句:当“中国高楼”高耸入云之时,想想一江之隔急需改造的棚户区,想想城中村里的“握手搂”,某些政府官员难道不感觉“高处不胜寒”吗?!
其实,楼不在高,安全;城市发展,民生。用功利心搭建起来的高楼,必然内部虚空,根基不稳。地方政府与其给高楼添砖,不如为民生加瓦,建造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建出来的天下高楼,才能成为百姓的支柱和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