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房网
您当前位置:荆房网>荆州楼市>小编说房

荆州市中心城区新增城市绿地524.3公顷

2011年10月24日 14:39     小编:     未知|0     点击:2426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本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扫描到手机


 

 


 

秀美荆州亮出城市新名片
  有河绕城、有树伴园、有湖入江、有船寻岸。
  公园庭宇俊秀绮丽,江湖滩涂风光旖旎,中外游人流连忘返。这是风景宜人的荆州。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位于沃野千里、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产丰富。古老的荆州名片很多,如:“楚国故都”、“三国名城”、“鱼米之乡”,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
  荆州在迎接国家园林城市检查组的考察时,亮出一张秀美倾城的新名片。
绿之秀:6亿多元塑园林
  “荆州无物不繁华,楼阁春藏十里花”,这是古人对荆州名胜古迹的讴歌和赞美。同时,荆州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让荆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拥有独的资源禀赋。
  城区呈带状分布,南滨长江,北临长湖,沿江建有绵长的生态防护林,沿湖建有纵深的绿化景观带,综合性公园、街头游园等公园绿地在城市核心区均匀分布,“绿心”满城、“绿带”纵横的征为典型,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环境,奠定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坚实基础。
  荆州人为延续历史上的繁华景象,坚持造园与植绿相结合,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底蕴,打造了一批既体现江南园林典雅精致、又兼具江北庭院简朴大气的色公园。建设一批城市生态林和道路绿带。
  积推进城市生态林建设,建成了荆沙河、古城内外环、长江大堤两侧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生态效益的生态林景观带,形成了城郊一体的绿地系统,大幅提升了城市总体绿量。
  开展“创园”活动以来,城区共投入园林绿化资金6亿多元,新增城市绿地524.3公顷,建成区绿地总量达到2333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9.78%、绿地率35.1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51平方米,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水之灵:5亿多元畅河湖
  荆州水域广、水网密,南有长江抱城而过,北有长湖拱城而卧,12条河流、26个湖泊密布其中,成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荆州“连江接湖、清淤截污、修桥铺路、显城露水”,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市政府先后投入5亿多元,对荆沙河、护城河、内荆襄河等总长25.2公里的河道实施清淤护岸、植被绿化、水系联通,改善河道水质,美化沿河景观,畅通了城市“血脉”。
  市政府按照“连江接湖、清淤截污、修桥铺路、显城露水”的思路,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推进西干渠、豉湖渠、太湖港、江津湖、张李家渊、范家渊等水系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初步建成城市滨水绿道,开展荆江大堤城区段综合整治,沿河沿湖建设休闲广场、亲水平台、园艺雕塑等滨水景观,形成“绿随河走、绿沿湖绕”的绿色长廊,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休憩空间。
  今年以来,市政府组织、搬迁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办公楼,腾地改造文湖公园,建设了内荆襄河游园,堆土造山,点石造景,暗沟改明渠,河底铺卵石,河面植睡莲,河边种蒿草、芦苇,河岸植垂柳、翠竹等,多种本地苗木花卉点缀其中,相映成趣。
  城区还涌现出顺驰太阳城、新城国际、市五中等园林式单位(社区)170多个,单位庭院和新建居住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旧居住区改造绿地率达到25%以上。通过“三个一批”工程建设,一片片公共绿地、一块块“城市绿肺”、一座座“天然氧吧”,遍布全城,随处可见,成为市民亲近自然、放松心灵的好去处。
  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灵秀荆州。目前,城区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到338天,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水体比率达到71.4%,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52分贝,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小于0.27℃,本地本土植物指数达到0.87。
楚之韵:2600多年建城史
“绿意染河畔、碧带绕古城”。荆州拥有2600多年建城史,土城、砖城、水城、绿城“四城合一”的形制保存完整,环古城的野生乔灌木品种达500多种,生生不息,绵延传承,古城原始生态无二、举世无双,被称为天然的野生植物园。
  每天早晚,不少市民环城散步锻炼,其乐融融,不少外地游客来此游览观光,流连忘返。荆州古城墙已成为人们感知历史、品读城市的心灵港湾。
  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万寿宝塔伫立在的观音矶头,驻守长江天险,凝视荆江变迁。注重宝塔与辽阔江面的融合,重修了塔周亭廊,栽植了绿树野草,万寿宝塔成为市民观景休憩的胜地。认真抓好古树名木保护,组织专班,全面普查,建立档案,挂牌保护,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和濒危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工作。古章华寺内的楚梅,历经2000多年风雨依然枝繁叶茂,明辽府的古银杏树,虽屡遭虫害侵袭依旧丰茂葱茏,成为荆州积淀深厚而又蓬勃发展的象征。
  中山公园春秋阁、中山亭等一批历史文化遗迹,拆除了园内的硬质铺装和一些水泥建筑,实行见缝插绿、见景显绿,将水、亭、阁、绿与人文景观巧妙融合,打造了一个林木葱郁、碧波涟漪、亭阁点缀、鸟语花香的城市“绿色心脏”,成为融旅游休闲和革命传统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分享到:
获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