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省事家装合同随处签
陈先生有一套房子需要装修。通常,新建成的小区内都会有数家装饰公司进驻,派出业务员在各个“要塞”部位把守,向客户散发宣传单,预约客户。这些装饰公司资质、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主要靠业主自身的辨别能力来选择。陈先生说,自己是被小区内一个小姑娘的“热情”打动,“虽然这个公司没有什么名气,但业务员的承诺很诱人,‘出现任何问题都负责到底,还有样板间可以参观,价格也比大公司的便宜’”。施工质量保证,加上比大公司优惠的价格,由于工作繁忙,本来疲于跑市场做研究,自动“送上门”的要了吧,这样还可以节省时间,尽快搬进新房。如此“心算”之后,陈先生约好设计师来量房的日子,直接签好了合同,付了付款。但后来发觉,这是一支没有资质的施工队伍,也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卷走中期款后,工人全部消失,陈先生投诉无门。
点评:虽然以这种方式选择家装公司更加便捷,却存在许多隐患。签订合同时,消费者一定要警惕某些不法家装公司,利用上门服务的便利,与众多合法的家装公司混杂在一起,轻易获取消费者的信任。例如,在消费者家中签订合同、交付定金或者收缴款,这些都应当引起消费者的警觉,因为这是“空壳公司”惯用的手法。在竞激烈的家装行业,品牌公司以比拼服务说话,不断提升服务的品质、增强服务的持久性。
签订家装合同时,消费者应到家装公司的营业场所签署。合同上应当有家装公司的合同专用章或公司的公章,消费者得到的收款单上应当有公司的财务专用章。这些都是一个合法公司的基本要素。
接受做“私单”增项无止境
小张通过熟人认识了一品牌家装公司的设计师,“通过熟人介绍设计师,同样的设计,不走公司,可以在报价上省一些,这也容易理解,我定下了”。设计师给了一套设计方案并附有大致预算,人工+辅材大约2.7万元,整个基础装修(人工+辅材+主材)约6万元,小张比较满意。因为之前曾经拿着装修方案到建材市场打听过价格,按照自己的要求,基础装修超过10万元。以为是设计师比较熟悉材料节省的费用,所以没多考虑开始了这按“私单”走的装修。工程开始后,先是小张发觉主材太差,不得不主动要求换贵一些的主材;进行到一半,发现许多环节初忘记考虑进去,如包立管少算一根,铝扣板吊顶尺寸少计算了等,“增项”也逐渐浮出水面。
点评:职业素养不高的设计师,可能通过对设计和报价项目做手脚,很轻易把初期预算“控制”在业主所需要的范围内。在后期,设计师会通过漏报项、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增加不必要的造型修饰项目、测量和设计时多报谎报等来加大工程量,轻松吃到各种材料回扣。但业主到此时已经奈何不得,因为没有通过公司等合法程序,是属于和个人的约定。建议消费者要装修时先应全面系统地对自己的房屋进行评估,包括打算投入的资金是多少,对各种装修材料进行一次市场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可以咨询、参考周围近刚装修好房屋的设计样式和朋友建议,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基础上保证工程质量。
设计图纸没有“因地制宜”
有了电脑和一些制图软件的辅助,家装设计也变得更加精彩,让人跃跃欲试。再加上网络上一些家装图片,个人“晒家”论坛的热帖、热图,不少消费者开始了自己的“DIY”家装之路。
一位姓胡的设计师曾经遇到这样一个例子。消费者李女士在网络上下载了一幅自己很中意的中式家装风格效果图片,想让装饰公司辅助将其“COPY”到自己家中,如深色的整体家居和装饰色调,而李女士家的采光情况不是很好,设计师建议不要采用深色地板,应该用瓷砖或色彩稍浅些的木地板替代。但由于李女士过于警觉,认为是设计师要吃某个材料商的回扣或是推销某款不畅销的产品系列,导致设计师以个人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创作无法实现,业主单凭自身的猜想“按部班”,过分按照业主思路所设计出来的效果,易不伦不类,整体效果出来后令业主不满意,达不到图片中的整体效果。
点评:消费者易被效果图的“天花乱坠”所蒙蔽,而忽略了房屋本身的具体情况。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采光情况,再结合喜好、生活习惯等来做布局与风格设计。不要轻信电脑设计效果图,应当与设计师一起参与量房,并把自己细节部分的生活习惯与经验告知设计师,以便让“设计”真正成为“量身打造”。此外,消费者还要注意,设计效果图可以很快地添加任何材料,达到非常的视觉效果,但事实上实现某些造型需要繁杂的材料,可能并不实用,普通家庭装修根本没必要做。
买样品家具退货难
席女士打来电话说,买了一套样品儿童床,原本无意购置家具,但这套双层实木儿童床恰好搞样品处理,太优惠了,下层规格为1.8米×2.0米,售价为1700元,之前看到的同类产品都要2000元以上,这样的价格的确有一定吸引力。因此很快便决定购买,销售人员告知,因为是样品,所以一旦出售概不退换。席女士也没有过多考虑,交了500元定金,拿到一张提货单。回到家中席女士突然发现,床的尺寸规格不适合孙子的房间,于是想要退换货。但销售人员拒绝退换,双方僵持不下。席女士承认,自己在购买时没有过多考虑床的尺寸和规格问题,自己退让一步希望能够换一张尺寸合适的床,加钱也可以。但席女士的这个要求还是被商家拒绝了,“之前已经告知样品是不会退换的”,双方僵持不下。
点评:“店面装修,全场样品低价销售”,因为装修而出售样品的情况为多见。“样品展示的使命完成了,好的办法是将它们折点钱卖出去,反正店里也要做促销,样品正好派上用场,卖完了,把地方腾开,上新品。”家具商家这样说,因为装修,商家需要将店面内所有的样品全部撤出,如果全部搬运则是一项额外开销,另外,装修完工后还需要将所有的样品再次运回。通常装修都要持续1个月以上,时间是金钱,商家都不想来回折腾,所以会趁此机会将这些样品低价出售。
但价也有价的理由,“一分价钱一分货”是谁都熟谙的。如样品摆放时间长了,难免会落灰、退色,遭遇磕碰,还会受点“小伤害”。消费者在看到类似样品处理或者价清仓之类活动字眼时,应该多留一个心眼。
消费图便宜后期维护难
近日,消费者吴女士反映,前年购买了一款L形整体橱柜,4.5米长的地柜,吊柜2米,但去年开始,下水便开始漏了,本来16mm厚的柜身门板已经泡成了22mm厚。“刚安装完感觉气味有点大,但工人说是打的玻璃胶,过段时间好了,可到现在还是有很大味道。”而且之后还陆续发现橱柜的人造石台面开始出现细小的裂纹,起初吴女士没有在意,但是裂纹慢慢变大。于是,吴女士联系了厂家,厂家也进行了上门维修,但是修理之后仍有裂纹出现。今年年初,再去找该橱柜品牌,已经找不到,好找另一家大品牌公司维修。“现在全部换了这家公司的橱柜,早看过这个牌子,觉得贵,后来才换的小品牌,钱是省了,问题多出来了。”
点评:橱柜在使用中会涉及诸如板材质量、环保性能、制作工艺、配电器、五金安全性以及安装和售后服务等各类问题,小公司根本无力承担,也无心负担。如果压价过低,商家会以牺牲产品质量的方式来“做手脚”,在价格上轻松瞒天过海,后吃亏的还是长久使用它的消费者。比如同样的人造石台面,可能会因为亚克力含量的多少与有无相差甚远;一些必要的五金件、柜身、封边带做工等,都是很容易有猫腻的地方。此外,选择过硬品牌,售后服务更有保证,因为商家重视品牌建设,大的企业也不会突然“玩失踪”。一位橱柜销售商曾表示,消费者购买橱柜产品时,其价格中的30%为售后服务费用,越是大品牌对售后服务投入得越多。
看清牌子及对应系列
消费者苏女士直呼“近比较烦”,她为水电路改造的用材费了神。水电路改造是家装中的隐蔽工程,因此这部分装修,在咨询“过来人”经验后,苏女士将其作为重点。上网看产品信息,对比产品材质优劣,也列出了几个比较知名的牌子。但消费起来又犯了难:“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是选择好品牌的一般产品,还是选择一般品牌的好产品系列呢?”
点评:据专家分析,一般牌子的系列反而比的一般产品要贵。单从价格上可以略知一二。这需要业主个人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具体使用情况,许多装饰公司的升级项目中包括“普通PP-R铝塑管升级PP-R塑铝稳态管”。所以选购产品时,不能看品牌,还需要看所选产品属于哪个系列档次。如水路改造中必用的PP-R管,PP-R塑铝稳态管,在欧洲生产和应用该项产品有近十年的历史,是欧洲国家比较的产品,接头牢固,稳定性高,结构合理。普通PP-R铝塑管是由交联聚乙烯材料、聚丙烯材料和铝材三种杨氏模量相差很大的材料组成的多层管,在承受内压时,厚度方向的管环应力分布是不等值的,抗压强度降低,稳定性差一些。普通PP-R铝塑管主要依靠帽内的橡胶圈密封以防止水的渗入而腐蚀铝箔,这种密封方式是不可靠的,一旦铝箔接触水即腐蚀,主要结构层将遭到破坏,可能会出现爆管现象。PP-R塑铝稳态管经过卷削处理,内管可回收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